
体检报告怎么看?看这4点就够了!建议收藏!

近几年来,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自身健康。
体检报告怎么看体检报告怎么看
周末的行程除了爬山、钓鱼、养生局三件套,还有进医院。
体检报告怎么看体检报告怎么看
别慌,我说的是进医院做健康体检。
也不知道我都交了些啥朋友,一个比一个怕死。
体检报告怎么看体检报告怎么看
降温喝多了热水,跑厕所的次数多了就怀疑自己尿频,一妙龄女子非要去挂号肾内科检查自己的肾是不是出问题了;
体检报告怎么看体检报告怎么看
医生都笑了,告诉她没啥大问题,多喝热水是好习惯,继续保持......
虽然这位朋友是过于谨慎了,但我认为谨慎总归是好事,这种“怕死”的精神还是很值得学习的。
体检报告怎么看体检报告怎么看
身体不舒服,就应该第一时间去看医生,才不会小病拖成大病。
体检报告怎么看体检报告怎么看
可每次去医院大家应该都是懵的,
体检报告拿到手,结节、钙化、囊肿、肿瘤标志物、阴性、阳性、偏高、偏低......
体检报告怎么看体检报告怎么看
各种专业术语读起来像看天书,再加上检查种类繁多,一般人根本看不懂,无法知道自己
的健康状况。
体检报告怎么看体检报告怎么看
体
检报告怎么看
体
检报告怎么看
体检报告里隐藏了哪些不可忽视的关键信息?
体
检报告怎么看
体
检报告怎么看
今天, 我就带着大家一起看体检报告
,破解健康
“密码”,让每次体检都能够真正
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,为预防疾病做好更充分的准备。
体检报告怎么看体检报告怎么看
体检报告分为4大部分,包括常规检查、影像类检查、检验类检查、总检报告。
体检报告怎么看体检报告怎么看
接下来,我分别给你们剖析一下~
下文分为4部分:
1、常规检查
2、影像类检查
3、检验类检查
4、总检报告
体
检报告怎么看
体
检报告怎么看
常规检查,主要通过医生触诊或听诊器等简单仪器进行检查。
体检报告怎么看体检报告怎么看
包括身高、体重、腰围、臀围、血压、脉搏,还有内科、外科、眼科检查、耳鼻咽喉科、口腔科、妇科内诊等。
体检报告怎么看体检报告怎么看
这些项目一般在医生检查时,当场就能知道身体是否有异常。
常规检查中涉及的常见医学指标,如下:
体检报告怎么看体检报告怎么看
1、正常心率:
健康成年人安静状态下,心率平均为每分钟75次。
体
检报告怎么看
体
检报告怎么看
心率可因年龄、性别及其他因素而变化,比如体温每升高1℃,心率可加快12-20次/分钟;
体检报告怎么看体检报告怎么看
比如女性心率比男性心率稍快,运动员的心率较慢,可低于每分钟60次等。
2、正常体温:
临床上通常用口腔温度、直肠温度和腋窝温度来代表体温。
-
口测法 (舌下含5分钟) 正常值:
-
腋测法 (腋下夹紧5分钟) 正常值:
-
肛测法 (表头涂润滑剂,插入肛门5分钟) 正常值:
一天当中,体温会有周期性波动,
一般清晨2-6时最低,下午13-18时最高,但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℃。
只要体温不超过37.3℃,就算正常。
3、正常血压范围:
高于这个范围就可能是高血压或临界高血压,低于这个范围就可能是低血压。
高血压容易诱发心力衰竭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、肾功能减退、脑出血、糖尿病等,有糖尿病、肾病者,最好将血压控制在130/80毫米汞柱以下。
提前了解清楚这些常见指标,
再也
不用追着医生问啦~
影像类检查包括:
-
心电图
-
B超:
-
彩超:
-
胸片
直接先看
检查结论
(也叫检查小结)
,通常有几种结论类型;
按严重程度来说:
然后看医生给出的诊疗建议:
这其中看似不疼不痒的择期就诊和定期就诊同样值得注意,这是出现增生、结节、囊肿等疾病时才会给的建议;
需不需要治疗,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来分析。
增生:
增生是人体中某一部分细胞发生质和量的变化,从而出现过度生长而导致的。
良性增生大多数不致命,但并不能保证不会发生恶变,所以,安全起见还是要每年复查。
结节:
结节是影像学上的一个泛称,超声、X广、CT检查中发现的小肿块,都可以被称作结节。
检查报告中出现“有毛刺、分界不清,丰富血供”等这类词,要到正规医院就诊,找专业医生进行解读。
一般来说,直径<1cm的结节只需定期随访;
但这两种结节需要特别重视:
①短期内大小、形状出现较大变化。
②有癌症家族史的人出现结节。
囊肿:
囊肿是长在人体脏器内的赘生物,就像一个小水包,它的出现大多是由基因决定的。
他们大多很安分,
囊肿恶变的可能性一般不超过5%,因此只需定期随访,基本不需特殊治疗。
不过也有不听话的囊肿,
长得太大压迫到邻近器官引发不适症状,或出现并发症,则需进行治疗。
息肉:
息肉是长在人体粘膜表面上的赘生物,是一种良性肿瘤。
如果体检发现了息肉,需要根据它的位置和大小进行不同的处理,建议遵医嘱。
钙化:
钙化组织的形成主要有三个因素,
代谢后的产物、感染与发炎后的痕迹、肿瘤发展过程中因炎性反应而形成的组织变化。
基本上,钙化点大多没有任何症状,被发现时往往也已形之有年了。
有些钙化点属于良性的现象,患者可以不必放在心上;
但也有不少钙化点是某些慢性或急性疾病的病征,比如咽部不适,气喘等。
影像类检查中涉及的常见医学指标,如下:
1、钼靶摄影:
乳腺钼靶摄影对乳腺疾病,特别是对早期乳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,临床上将其作为除体检之外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。
有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,从40岁开始,应该每年接受1次钼靶摄影检查。
2、骨密度检测:
我国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,女性为30%-35%,男性为10%-20%。
骨质舒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,如引起腰酸背痛、身材变矮、驼背和骨折等。
大家要妥善保管每年的检测数据
,与自己第一次测得的骨密度值
(初始数据)
作比较,以便掌握自己每年骨量丢失的情况。
一旦骨密度值达到骨质疏松的标准,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规的药物治疗,最大限度地提高骨密度,预防骨折发生。
3、冠脉狭窄>70%,需做介入治疗
其实,只要检查报告显示冠状动脉病变形态不稳定,易发生血栓,就应该及早进行介入治疗。
两支以上冠状动脉狭窄>50%,或接受过冠脉成形治疗,并在冠状动脉内安装支架的患者再次发生心绞痛,应接受搭桥手术。
4、30次核素检查=拍1次X线胸片
检查心脏、甲状腺、肺、消化道等疾病,经常要用到的放射性核素检查,是和平利用原子能的一项技术,带有一定的放射性。
因此不少患者对这类检查颇有顾虑,怕有对身体有辐射。
其实,受检者在接受该检查时,所受的辐射剂量仅为拍摄X线胸片的1/30,不会对你的健康造成任何影响哒~
检验类检查包括:
在这些检查结果中,很多人都会出现指标异常,最简单的判断办法就是看“+、-、↑、↓”这几个符号。
+代表阳性,说明身体里有该物质;
±代表弱阳性,说明有少量该物质。
-代表阴性,说明体内未检出该物质;
↑表示指标高于参考值范围,
↓则表示低于参考值范围。
所以,当报告中出现“+、↑、↓”这3个符号,要特别关注,说明该项指标可能有异常!
那么指标异常,意味着什么呢?
总检报告是医生根据本次体检,得出的体检结论及建议,是最主要的核心部分。
-
“观察即可” :
-
“定期复查” :
-
“随诊” :
-
“就诊” :
-
“及时就诊” :
不论是身体是否健康,都要定期体检,至少每年一次。
可以先做一次全身检查
,
包括常规检查、影像类检查、检验类检查等。
如果平时生活习惯不太健康,或有家族病史,或从事高风险职业的,
可以再根据自己的年龄、性别等情况,有针对性地做专项筛查
;
如恶性肿瘤风险筛查、心血管疾病风险筛查、糖尿病风险筛查及心理健康评估等。
五花八门的体检项目怎么选,不同年龄段体检有啥差异?
可以看我之前整理的《常规检查+专项检查攻略》~
体检完看不懂体检报告的,随时扫描下方二维码,让规划师手把手教你看懂!
有健康问题,不知道能不能买?
想了解更多产品细节?
不清楚如何挑选保险?
添加保险老师的微信1对1咨询吧
买保险,不踩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