体检报告怎么看?看这4点就够了!建议收藏!

2021-11-04 18:46:59 | 光合保服务号 | 保险入门

近几年来,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自身健康。

检报告怎么看检报告怎么看

周末的行程除了爬山、钓鱼、养生局三件套,还有进医院。

检报告怎么看检报告怎么看

别慌,我说的是进医院做健康体检



也不知道我都交了些啥朋友,一个比一个怕死。

检报告怎么看检报告怎么看

降温喝多了热水,跑厕所的次数多了就怀疑自己尿频,一妙龄女子非要去挂号肾内科检查自己的肾是不是出问题了;

检报告怎么看检报告怎么看

医生都笑了,告诉她没啥大问题,多喝热水是好习惯,继续保持......



虽然这位朋友是过于谨慎了,但我认为谨慎总归是好事,这种“怕死”的精神还是很值得学习的。

检报告怎么看检报告怎么看

身体不舒服,就应该第一时间去看医生,才不会小病拖成大病。

检报告怎么看检报告怎么看

可每次去医院大家应该都是懵的, 体检报告拿到手,结节、钙化、囊肿、肿瘤标志物、阴性、阳性、偏高、偏低......

检报告怎么看检报告怎么看

各种专业术语读起来像看天书,再加上检查种类繁多,一般人根本看不懂,无法知道自己 的健康状况。

检报告怎么看检报告怎么看

检报告怎么看 检报告怎么看

体检报告里隐藏了哪些不可忽视的关键信息? 指标异常又预示哪些危险?

检报告怎么看 检报告怎么看

今天, 我就带着大家一起看体检报告 ,破解健康 “密码”,让每次体检都能够真正 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,为预防疾病做好更充分的准备。

检报告怎么看检报告怎么看

体检报告分为4大部分,包括常规检查、影像类检查、检验类检查、总检报告。

检报告怎么看检报告怎么看

接下来,我分别给你们剖析一下~

检报告怎么看 检报告怎么看

下文分为4部分:

1、常规检查

2、影像类检查

3、检验类检查

4、总检报告



1

 常规检查

检报告怎么看 检报告怎么看

常规检查,主要通过医生触诊或听诊器等简单仪器进行检查。

检报告怎么看检报告怎么看

包括身高、体重、腰围、臀围、血压、脉搏,还有内科、外科、眼科检查、耳鼻咽喉科、口腔科、妇科内诊等。

检报告怎么看检报告怎么看

这些项目一般在医生检查时,当场就能知道身体是否有异常。



常规检查中涉及的常见医学指标,如下:

检报告怎么看检报告怎么看

1、正常心率: 每分钟75次


健康成年人安静状态下,心率平均为每分钟75次。 正常范围为每分钟60-100次。

检报告怎么看 检报告怎么看

心率可因年龄、性别及其他因素而变化,比如体温每升高1℃,心率可加快12-20次/分钟;

检报告怎么看检报告怎么看

比如女性心率比男性心率稍快,运动员的心率较慢,可低于每分钟60次等。



2、正常体温: 36.3℃-37.2℃(口测法)


临床上通常用口腔温度、直肠温度和腋窝温度来代表体温。


  • 口测法 (舌下含5分钟) 正常值: 36.3℃-37.2℃;


  • 腋测法 (腋下夹紧5分钟) 正常值 36℃-37℃;


  • 肛测法 (表头涂润滑剂,插入肛门5分钟) 正常值 36.5℃-37.7℃。


一天当中,体温会有周期性波动, 一般清晨2-6时最低,下午13-18时最高,但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℃。


只要体温不超过37.3℃,就算正常。



3、正常血压范围: 收缩压在90-140mmHg (12.0-18.7kpa) 之间,舒张压在60-90mmHg (8.0-12.0kpa) 之间


高于这个范围就可能是高血压或临界高血压,低于这个范围就可能是低血压。


高血压容易诱发心力衰竭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、肾功能减退、脑出血、糖尿病等,有糖尿病、肾病者,最好将血压控制在130/80毫米汞柱以下。


提前了解清楚这些常见指标, 再也 不用追着医生问啦~



2

 影像类检查


影像类检查包括:


  • 心电图

  • B超: 肝、胆、脾、肾、生殖系统B超等

  • 彩超: 腹部、泌尿生殖系统、甲状腺、妇科、乳腺彩超等

  • 胸片



直接先看 检查结论 (也叫检查小结) ,通常有几种结论类型;


按严重程度来说: 重大疾病和阳性>疾病危险因素>某些异常检查指标。


然后看医生给出的诊疗建议 立即就诊/及时就诊/择期就诊/定期就诊。


这其中看似不疼不痒的择期就诊和定期就诊同样值得注意,这是出现增生、结节、囊肿等疾病时才会给的建议;


需不需要治疗,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来分析。


1

增生: 极少发生癌变,但需要定期复查


增生是人体中某一部分细胞发生质和量的变化,从而出现过度生长而导致的。


良性增生大多数不致命,但并不能保证不会发生恶变,所以,安全起见还是要每年复查。




2

结节: 警惕突发性变化


结节是影像学上的一个泛称,超声、X广、CT检查中发现的小肿块,都可以被称作结节。


检查报告中出现“有毛刺、分界不清,丰富血供”等这类词,要到正规医院就诊,找专业医生进行解读。


一般来说,直径<1cm的结节只需定期随访; 直径>1cm的大结节可能需要诊治。


但这两种结节需要特别重视:


①短期内大小、形状出现较大变化。


②有癌症家族史的人出现结节。




3

囊肿: 极少发生恶变,太大需要治疗


囊肿是长在人体脏器内的赘生物,就像一个小水包,它的出现大多是由基因决定的。


他们大多很安分, 囊肿恶变的可能性一般不超过5%,因此只需定期随访,基本不需特殊治疗。


不过也有不听话的囊肿, 长得太大压迫到邻近器官引发不适症状,或出现并发症,则需进行治疗。



4

息肉: 部位、大小很关键


息肉是长在人体粘膜表面上的赘生物,是一种良性肿瘤。


如果体检发现了息肉,需要根据它的位置和大小进行不同的处理,建议遵医嘱。



5

钙化: 自我保护的方式


钙化组织的形成主要有三个因素, 代谢后的产物、感染与发炎后的痕迹、肿瘤发展过程中因炎性反应而形成的组织变化。


基本上,钙化点大多没有任何症状,被发现时往往也已形之有年了。


有些钙化点属于良性的现象,患者可以不必放在心上;


但也有不少钙化点是某些慢性或急性疾病的病征,比如咽部不适,气喘等。



影像类检查中涉及的常见医学指标,如下:


1、钼靶摄影: 40岁以上女性,每年查1次


乳腺钼靶摄影对乳腺疾病,特别是对早期乳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,临床上将其作为除体检之外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。


有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,从40岁开始,应该每年接受1次钼靶摄影检查。



2、骨密度检测: 女性45岁以上、男性55岁以上,每年测1次


我国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,女性为30%-35%,男性为10%-20%。


骨质舒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,如引起腰酸背痛、身材变矮、驼背和骨折等。


大家要妥善保管每年的检测数据 ,与自己第一次测得的骨密度值 (初始数据) 作比较,以便掌握自己每年骨量丢失的情况。


一旦骨密度值达到骨质疏松的标准,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规的药物治疗,最大限度地提高骨密度,预防骨折发生。



3、冠脉狭窄>70%,需做介入治疗


其实,只要检查报告显示冠状动脉病变形态不稳定,易发生血栓,就应该及早进行介入治疗。


两支以上冠状动脉狭窄>50%,或接受过冠脉成形治疗,并在冠状动脉内安装支架的患者再次发生心绞痛,应接受搭桥手术。



4、30次核素检查=拍1次X线胸片


检查心脏、甲状腺、肺、消化道等疾病,经常要用到的放射性核素检查,是和平利用原子能的一项技术,带有一定的放射性。


因此不少患者对这类检查颇有顾虑,怕有对身体有辐射。


其实,受检者在接受该检查时,所受的辐射剂量仅为拍摄X线胸片的1/30,不会对你的健康造成任何影响哒~



3

 检验类检查


检验类检查包括: 血常规、尿常规、大便常规、白带常规、肝功3项、肾功3项、血糖、血脂、肿瘤标志检测等。


在这些检查结果中,很多人都会出现指标异常,最简单的判断办法就是看“+、-、↑、↓”这几个符号。



+代表阳性,说明身体里有该物质;


±代表弱阳性,说明有少量该物质。


-代表阴性,说明体内未检出该物质;


↑表示指标高于参考值范围,


↓则表示低于参考值范围。


所以,当报告中出现“+、↑、↓”这3个符号,要特别关注,说明该项指标可能有异常!


那么指标异常,意味着什么呢? 我给你们剖析剖析!










4

 总检报告


总检报告是医生根据本次体检,得出的体检结论及建议,是最主要的核心部分。



报告中有些常见的结论和建议,都是中文,但就是看不懂;

没关系,我给你翻译翻译:

  • “观察即可” 体检结果虽不在正常范围,但经医生综合评估认为无大碍。


  • “定期复查” 此次查出的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、随诊。


  • “随诊” 假如有症状出现,或随后出现相应症状,就需要去对应科室进一步诊治。


  • “就诊” 建议你去专科进一步检查,身体可能有一定问题。


  • “及时就诊” 是最严重的,这很可能明确提示你已经患上某种疾病,需要马上进行治疗。


总之,体检结果无异常,不代表身体就完全健康,还要认真看医生的建议。

每次体检报告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,最好去咨询专业医生。

尤其是指标有异样、家族史、高危风险的人群,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,把疾病早早地扼杀在摇篮里。


5

 写在最后


不论是身体是否健康,都要定期体检,至少每年一次。


可以先做一次全身检查 包括常规检查、影像类检查、检验类检查等。


如果平时生活习惯不太健康,或有家族病史,或从事高风险职业的, 可以再根据自己的年龄、性别等情况,有针对性地做专项筛查


如恶性肿瘤风险筛查、心血管疾病风险筛查、糖尿病风险筛查及心理健康评估等。



五花八门的体检项目怎么选,不同年龄段体检有啥差异?


可以看我之前整理的《常规检查+专项检查攻略》~


体检完看不懂体检报告的,随时扫描下方二维码,让规划师手把手教你看懂!



有健康问题,不知道能不能买?

想了解更多产品细节?

不清楚如何挑选保险?

添加保险老师的微信1对1咨询吧

买保险,不踩坑!

扫码免费咨询
大家都在看

粤ICP备19066027号-2

Copyright © 2021 七桃科技有限公司

关于我们

知乎
微信

今日0人正在咨询

预约成功后,您的专属规划师将在24H内与您联系